大学生科学商店(Science Shop)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荷兰,成长于欧美。2006年11月,作为新兴事物,因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被引入中国,她承载着促进高校、企业、社区在科学普及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美丽城市建设等方面共同合作的责任。上海大学生科学商店经过7年的建设形成了三方面的共识:一是科学商店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政府科技与教育部门、企业、高校、居民、学生携手共进,协调发展;二是科学商店是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舞台,在服务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三是科学商店的育人内涵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②。三方面共识中尤以育人为重,可见其教育价值之高。随着大学生科学商店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需求的变化、人才的流动、投入的限制等问题不断的警示着科学商店的创新、发展和转型。 一、科学商店的初始定位及其价值考量 首先是育人。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刻苦实干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要培养新形势下的创新型人才,更应突破学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打通一课与二课渠道,针对性地借助社会资源,科学商店就体现了这样的职能。通过实践服务,培养学生融入基层一线、脚踏实地的精神,培养敢于突破技术应用瓶颈、勇于创新精神。对比第一课堂与科学商店育人之间的不同,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建构,科学商店注重实践的积累;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更多的是教师为主体,科学商店以自育为主,更多的是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对稳定,科学商店的内容更加丰富。 其次是服务。科学商店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服务”,这是致力于拆除科学和生活之间壁垒的学者们所要诠释的科学的真正价值。而科学商店特殊的所属关系决定了她不仅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和平台,也承袭了大学的服务功能,为社区、企业提供科学服务。服务就需要正视公众的需求,建立畅通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伟业中,体现并实现科学商店的价值。 第三是效益。科学商店的运营如果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的话,那么她的发展是不成功,也无法持续的。所以,科学商店在运营过程中也注重效益的产生,而衡量科学商店的效益,要结合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充分考虑。政治效益体现在国与国的竞争上,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上,体现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上;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科学商店本身运营的开源节流上,更体现在其成果的产业转化和生动的科普活动上;文化效益体现在科学理念的普及、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上,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共享。 二、简况、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科学商店落户上海以来,已有15家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全市17个区县100余家门店,内容设计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汽车交通、家电维护、食品安全、法律援助、理财咨询等方面,年服务群众近20万人次。与此同时社区市民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师生志愿者群体的流动性和积极性、市、校等主管部门投入的限制性和其本身的非营利性,都对科学商店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 |